《甄嬛传》里甄嬛两次怀孕遭遇的“差别对待”,把皇上的“现实”暴露得明明白白:第一次怀孕被华妃害得流产,皇上只轻描淡写罚华妃跪了会儿太阳;第二次回宫怀双胞胎,就因为轿子被鹅卵石颠了下,皇上气得要严惩所有人。为啥前后态度差这么多?说白了,不是皇上变疼甄嬛了,而是背后的权力格局完全不一样了。
第一次怀孕:华妃背后有年羹尧,皇上根本不敢动甄嬛第一次怀孕时,华妃罚她在太阳底下跪了半个时辰,最后孩子没保住。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是华妃的错,甄嬛哭着求皇上严惩,可皇上只让华妃“跪太阳地反省”,连禁足都没有。这不是皇上昏庸,而是他真的“惹不起”华妃。
展开剩余79%华妃的哥哥年羹尧,当时正手握重兵,是皇上坐稳皇位的“功臣”。当年皇上能在九龙夺位中胜出,年羹尧和隆科多是两大支柱。那时候的年羹尧有多嚣张?连皇上身边的苏培盛都敢使唤,后宫的太医说调走就调走,满朝大臣一半都得看他脸色。皇上要是真严惩华妃,年羹尧保不齐就会带着大臣“逼宫”,到时候皇位都可能不稳。
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:华妃就是故意找甄嬛麻烦,但他不能为了甄嬛得罪年羹尧。所以他反过来怨甄嬛“不懂事”,说“你为啥非要跪?不会找敬妃帮忙吗?” 这话看似不讲理,其实是皇上的无奈——他受制于年羹尧,只能委屈甄嬛。甄嬛当时还天真地喊“杀了那贱妇”,可她哪懂皇上的难处?在权力面前,一个妃子的委屈、甚至一个未出世的孩子,都得往后排。
第二次怀孕:年羹尧倒台,皇上终于能“说了算”了等甄嬛从甘露寺带着双胞胎回宫时,情况早就变了。这时候年羹尧已经被皇上扳倒,华妃也早就死了,后宫里再也没有能威胁皇上权力的人。所以当甄嬛坐轿子被鹅卵石颠了一下,虽然没受伤,皇上却气得立马要抓人严惩。
这时候的皇上,才是真正“手握实权”的君主。皇后虽然还在,但没了外戚撑腰,根本不敢跟皇上叫板;太后年纪大了,也管不了太多事。皇上想护着谁、想罚谁,完全看自己心情。加上甄嬛这次表现得“特别懂事”:明明受了委屈,却拉着皇上说“别生气了,小事而已”,一副“为皇上着想”的样子。皇上一看,“这么善解人意的宠妃受了委屈,我要是不撑腰,岂不是显得没本事?” 自然要大张旗鼓地严惩,既讨了甄嬛欢心,又彰显了自己的权威。
甄嬛变了:从“求爱”到“懂权”,拿捏皇上的心思除了皇上这边的权力变化,甄嬛自己的心态也完全不同了。第一次怀孕时,她还深爱着皇上,觉得“皇上会拼尽全力保护我和孩子”,所以会哭闹、会质问,把希望全寄托在“爱情”上。可经历了流产、失宠、离宫,她早就看清了皇上的真面目——他最爱的从来不是任何人,而是权力。
所以第二次回宫后,甄嬛对皇上只剩“利用”,没了真情。她知道皇上吃“懂事”“体贴”那套,所以轿子被颠后,不哭不闹反而劝皇上“息怒”。这招“以退为进”太聪明了:皇上本来就有点愧疚(毕竟之前亏欠她太多),见她这么“识大体”,反而更觉得她委屈,非要替她出头不可。甄嬛这哪是“阻止惩罚”,分明是在变相“拱火”,让皇上主动为她撑腰。
说到底:皇上的态度,从来只看“权力是否受威胁”皇上对甄嬛两次怀孕的不同态度,说白了跟“爱不爱”关系不大,核心是“权力稳不稳”。第一次,华妃背后有年羹尧,动华妃等于动摇权力,所以皇上只能牺牲甄嬛;第二次,威胁权力的人没了,皇上既有能力护着甄嬛,又能通过“严惩”彰显权威,自然乐得顺水推舟。
甄嬛后来也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:在后宫,爱情是最没用的东西,权力才是硬道理。她第一次输在“太相信爱情”,第二次赢在“看懂了权力”。而皇上从头到尾都没变过,他始终是那个把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君主,谁威胁权力就打压谁,谁能巩固权力就宠信谁。
你觉得皇上对甄嬛有过真心吗?还是从头到尾都在利用她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~别忘了点赞关注哦!
发布于:山西省华泰优配-可靠配资平台-买股加杠杆-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