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众认知中,“分娩”几乎与“剧痛”划等号。影视剧中产妇撕心裂肺的场景、长辈口中“生孩子哪有不疼的”的经验之谈,让不少准妈妈对顺产充满恐惧。但作为产房助产士,我想明确告诉大家: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“无痛分娩”早已从奢望变为现实。分娩镇痛技术能让准妈妈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迎接新生命,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“顺产法宝”。
一、分娩痛:为何如此剧烈?
要理解分娩镇痛,首先需明白分娩痛的来源。医学上,分娩痛被归为“人类能经历的最剧烈疼痛”之一,痛感远超骨折、癌症晚期,对产妇身心都是极大考验。其疼痛主要来自两方面:
• 宫缩痛:子宫收缩时,肌纤维剧烈拉伸、韧带被牵拉,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。随着产程推进,宫缩强度增加、间隔缩短,痛感会逐渐加剧。
• 产道压迫痛:胎头下降过程中,盆底组织、阴道、会阴部被持续挤压拉伸,甚至可能撕裂,尤其在胎儿娩出前的“着冠”阶段,疼痛最为剧烈。
剧烈疼痛会导致产妇呼吸急促、体力快速消耗,还可能引发宫缩乏力、血压升高,甚至增加胎儿缺氧风险。正因如此,“分娩镇痛”技术应运而生,成为现代产房的重要保障。
展开剩余78%二、分娩镇痛有哪些方式?
目前临床的分娩镇痛方式主要分为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两类,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,满足不同产妇的需求。
(一)非药物镇痛:自然调节,温和减痛
非药物镇痛通过调节身心状态、优化分娩环境缓解疼痛,适合对药物有顾虑、疼痛耐受度较高的产妇,也可作为药物镇痛的辅助手段。
• 呼吸法(拉玛泽呼吸法):通过孕期提前练习特定呼吸节奏(如胸式呼吸、浅快加速呼吸等),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,同时放松肌肉,减少紧张感。熟练掌握后,能在宫缩时有效减轻痛感。
• 按摩与压迫:宫缩时,家人或医护人员按摩产妇腰骶部、肩背部,或按压合谷穴等穴位,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紧张,减轻疼痛感。
• 音乐与香薰疗法:播放轻柔音乐、使用薰衣草等天然香薰,通过听觉和嗅觉刺激舒缓紧张情绪,营造轻松氛围,间接降低疼痛敏感度。
• 分娩球辅助:产妇坐在或趴在弹性分娩球上,通过球体晃动放松盆底肌肉,缓解宫缩坠胀感,还能帮助调整胎儿胎位,促进产程进展。
(二)药物镇痛:医学干预,强效止痛
药物镇痛通过医学手段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,镇痛效果更显著,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(俗称“无痛针”)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、效果最确切的方式,被全球公认为“金标准”。
• 椎管内分娩镇痛:由麻醉医生在产妇腰椎间隙进行穿刺,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,阻滞支配子宫和产道的痛觉神经。整个过程产妇保持清醒,可主动参与产程,镇痛有效率达95%以上。优点是止痛效果强、副作用小,对母婴影响微乎其微。
• 其他药物镇痛:如笑气(氧化亚氮)吸入,产妇宫缩时自行吸入,起效快、作用消失快,不影响宫缩和产力,但镇痛效果较弱,适合疼痛耐受度较高的产妇。而杜冷丁等注射类药物因可能引起恶心、嗜睡,甚至影响新生儿呼吸,目前临床已较少使用。
三、分娩镇痛有哪些好处?
• 改善分娩体验:能将疼痛从“难以忍受的10级”降至“可接受的3级以下”(疼痛分级:0级无痛,10级剧痛),减少产妇的恐惧和焦虑。
• 降低母婴风险:缓解疼痛后,产妇血压更平稳,改善子宫胎盘血流,降低胎儿缺氧风险;同时减少体力消耗,避免因疲劳导致的宫缩乏力、产程延长。
•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:很多产妇因怕痛选择剖宫产,而分娩镇痛能增强顺产信心。数据显示,推广分娩镇痛的地区,剖宫产率可降低10%-15%。
• 应对紧急情况:若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、大出血等意外,已进行椎管内镇痛的产妇可通过该通道快速实施麻醉,为急诊剖宫产争取时间。
四、哪些人适合药物分娩镇痛?
绝大多数产妇都能享受药物分娩镇痛,但需经麻醉科医生评估排除禁忌症:
适合条件:
• 产妇自愿接受镇痛;
• 经产科医生评估,适合阴道分娩(无明确剖宫产指征);
• 孕周≥37周(特殊情况如早产,需医生综合评估)。
禁忌情况:
• 严重脊柱畸形、腰椎外伤/手术史,穿刺部位感染或肿瘤;
• 凝血功能异常(如血小板减少),可能导致穿刺后出血不止;
• 严重心肺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(如颅内高压);
• 对局部麻醉药过敏;
• 产程进展过快(宫口已开全)或胎儿窘迫需紧急剖宫产。
五、药物分娩镇痛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?
很多准妈妈会问:“宫口开多大才能打无痛?”过去认为需宫口开至3指后进行,现在的观点是:只要规律宫缩开始、疼痛难以忍受,经评估无禁忌证,即可启动镇痛,通常在宫口开1-3指时实施效果最佳。
过早(宫缩不规律时)可能影响宫缩协调性,过晚(宫口近开全)则意义不大——此时疼痛最剧烈,但镇痛药物可能影响盆底肌肉力量,反而不利于胎儿娩出。因此,产妇感到疼痛难以忍受时,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评估,是把握镇痛时机的关键。
发布于:上海市华泰优配-可靠配资平台-买股加杠杆-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