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永州1岁半的女童林林(化名)因误服了彩色颗粒状的管道疏通剂,导致口腔到食管严重灼伤,被紧急送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。
(图:林林误服的管道疏通剂。)
林林入院时口唇、舌面及口腔粘膜发黑、糜烂,由于管道疏通剂为腐蚀性较强的碱性物质,容易出现食管及胃黏膜损伤,可导致胃溃疡甚至穿孔。医生紧急为林林做了纤维支气管镜、胃镜,发现林林的口腔、齿龈、喉部、咽部、食道、气道、胃黏膜均出现了糜烂损伤,病情严重。
医护团队为她定制精细、全面的治疗方案,保护气道、口腔护理、抗感染……经过6天的治疗,7月31日,林林口腔、舌面糜烂肿胀情况好转,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,后期尤其需关注食道灼伤后可能会产生瘢痕导致食道狭窄的情况。
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曾赛珍主任医师介绍,管道疏通剂、强力清洁剂多含强酸(如盐酸、硫酸)或强碱(如氢氧化钠)。一旦误服或接触皮肤眼睛,几秒内即可造成黏膜、皮肤严重灼伤、溃烂甚至穿孔,后果远超普通烫伤。
曾赛珍主任医师提醒,幼儿对危险物品辨识不清,容易因外观、颜色产生误食,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护孩子安全:
1. 危险物品不乱放。将所有化学用品(清洁剂、消毒液、药品、农药、化妆品、酒精等)移至孩子绝对无法触及的高处。切勿心存侥幸放在水池下、矮柜里等“以为够不到”的地方。
2. 原装存放不乱装。化学品务必保留原包装,清晰标注名称和危险警示。绝对禁止用饮料瓶、食品罐分装剧毒物品。
3. 视线紧跟不分离。对林林这样处于探索高峰期的幼儿,务必保证孩子时刻在成人有效监护视线范围内。做家务或接电话时,提前确认孩子处于安全区域。
4.教会孩子不乱吃。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知哪些东西“危险,不能碰”。
5.救治正确不慌乱。误服强酸强碱,切勿催吐!催吐会造成二次灼伤。应少量多次喂服牛奶或蛋清(如能立即获取),保护黏膜,并火速送医,准确告知医生误服物名称。
通讯员陈礼娥、李沙丽
举报/反馈华泰优配-可靠配资平台-买股加杠杆-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